巴西世界杯,为何上演“亚洲悲”

巴西世界杯,为何上演“亚洲悲”

6月26日当韩国队以0比1不敌比利时队后,亚洲球队以最悲情的方式,集体告别巴西世界杯。韩国、日本、伊朗以及澳大利亚,总战绩为12战3平9败,四支球队全都在各自小组垫底。亚洲球队这次在巴西世界杯创下了历史最差纪录。

底子本来就薄: 过去三届世界杯,亚洲球队都有晋级16强的不错表现,但放在世界足球高速发展的大格局下,亚洲足球本身位居世界足坛弱者的地位,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
1978至1990年连续四届世界杯,亚洲球队均未能小组出线,这十几年间甚至没品尝过赢球滋味。

1994年美国世界杯,沙特小组赛2胜1负出线,这才终结了亚洲球队在世界杯必折戟于小组赛的尴尬纪录,也成为亚洲足球的一个拐点。2002年韩日世界杯,日本杀入16强,韩国更是历史性进入四强,这是亚洲足球的最佳战绩。不过,这次历史突破有着特殊背景,不具备可复制性。

没“咬死”非洲球队:前国足主帅米卢认为,没“咬死”实力接近的非洲球队,是失败最致命的原因。

小组赛中,欧洲球队始终是中心,亚洲球队缺少胜算;世界杯在美洲举行,美洲球队也成了难啃的骨头;从战略上看,只有非洲球队才是亚洲球队最合适的拿分对象。

然而,日本1比2不敌科特迪瓦,伊朗0比0平尼日利亚,韩国2比4惨败于阿尔及利亚,让亚洲球队错失了出线的最关键胜利。世界足球已进入全球化时代,欧洲、美洲和非洲球队都在利用移民足球的政策,大肆招募归化球员。亚洲国家这方面明显吃亏了。

足球文化欠缺:和美洲球队相比,亚洲缺乏渗入国民血液的全民足球文化。以东道主巴西为例,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,足球是运动更是文化。

和欧洲足球相比,亚洲足球在球员体格、球迷基础、协同作战方面差距巨大;和非洲足球相比,亚洲球员的身体素质、足球天赋明显不够。

(《解放日报》6.28 陈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