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狗狗要結紮?不結紮會怎樣嗎?
結紮的好處與風險一次看
結紮益處多多
可以延長壽命:除了讓「外出風險下降」,還能「減少疾病發生」的可能性。
預防疾病發生:公狗可避免罹患「睪丸癌」機會,而母狗可降低「子宮蓄膿」、「乳腺瘤」的機率。
改善狗狗脾氣:做過結紮手術的狗狗,「性激素(荷爾蒙)」會不再分泌,尤其對公狗來說,攻擊性會下降。
減少攻擊性行為:公狗的攻擊性與爭奪地盤的行為可能會減少,降低與其他狗打架的機率。
避免發情期產生的行為:發情的狗狗,脾氣會較暴躁,母狗可能會「偷溜出門」,增加在外風險,公狗則會有「亂尿尿」麻煩。
不結紮你可要知道
動保法第22條第3項有規定,飼主該為家犬絕育。
如果不想節育或有繁殖需求,可向動保處提出申請。
違者可處 NT $ 50,000 ~ NT $ 250,000 罰鍰,詳細內容可查看動保法第27條第1項第8款。 。
罰錢事小,更重要的是發情期和懷孕,會造成狗狗身體很大負擔,進而影響狗狗的健康。
狗狗結紮後恢復時間要多久?
公狗手術較簡單,只要切除睪丸就好,傷口較小,而恢復期較短。
母狗必須移除子宮卵巢,會在肚子上留下傷口,影響恢復期較久。
每隻狗狗身體情況不同,建議可以跟獸醫討論,檢查一下復原狀況。
狗狗結紮年齡,幾歲需要結紮?
小型犬(成年體重 <10公斤)
最佳時間:6-8個月大。
小型犬成熟較早,6個月左右已經接近性成熟,這時結紮可預防不必要的懷孕和行為問題。
中型犬(成年體重 10-25公斤)
最佳時間:6-12個月大。
依發育狀況而定,體型較小的可以提早結紮,體型偏大的則可延後到接近1歲。
大型犬(成年體重 25公斤以上)
公犬:建議12-18個月大,等骨骼發育較完全後再結紮,有助於減少關節問題。
母犬:建議在第一次後(約12-18個月)結紮,有助於骨骼發展,但也能降低乳腺腫瘤風險。
建議諮詢獸醫,根據狗狗的體型和健康狀況,選擇最合適的結紮時間!
結紮前的注意事項
術前評估
告知「有無歷史疾病」,評估是否適合動手術,進一步安排其他檢查。
生理檢查
基礎健康檢查:體重測量、心肺功能等。
血液檢查:全血球檢查、肝腎功能、血糖等。
X光檢查:骨骼、心肺等。
禁水禁食
防止狗狗在手術中產生嘔吐,嘔吐物不小心進入氣管,造成窒息及吸入式肺炎。
禁水: 4 小時以上。
禁食: 12 小時以上。
結紮後的疑難雜症
結紮後的術後照顧
幫狗狗「佩戴頭套」(伊莉莎白圈),因術後會有不適感,要避免舔拭傷口。
「限制狗狗行動」,不要劇烈運動,可能導致傷口裂開。
居家「環境清潔」,髒亂容易滋生細菌,會造成傷口感染。
保持手術「傷口乾燥」,按時餵藥及換藥,加速傷口癒合。
盡可能「少量多餐」,並餵食容易消化食品,減少身體負擔。
術後狗狗可能會焦慮或不安,給予適當的「陪伴和安撫」。
結紮後會有後遺症嗎?
從長期的角度來看,公狗和母狗都並沒有嚴重的後遺症,但因為「無性激素(荷爾蒙)分泌」,可能性格變為「懶散」,缺乏運動,導致「容易肥胖」。
結紮後一直叫?
雖然手術中會使用麻醉和止痛藥,但術後麻醉藥效消退後,狗狗可能感到不適或疼痛,特別是在傷口處。
除此之外,因為術前禁食禁水,術後若未及時提供水或少量食物,狗狗也可能因為飢餓或口渴而叫。
結紮後還會發情嗎?
正常情況是不會發情,但還是有些例外,像是「手術不完全」,或是公狗有「隱睪症」,有需要可靠「超音波檢查」清楚。
結紮後的情緒變化
去除性激素(如睾固酮、雌激素)後,狗狗攻擊性和焦躁情緒通常會降低,特別是公犬,可能更安靜、親人!
結紮後,也會導致新陳代謝降低、活動力減少,狗狗可能會表現得更懶散、更愛睡覺。
結紮後多久可以進食?
依狗狗的「食慾」而定。
通常是4 ~ 6 小時後就可以喝水, 6 ~ 8 小時後就可以進食。
比較謹慎的話,等待牠「完全清醒、能站立行走」後,餵食以「易消化」和「不油膩」食物為主,例如:水煮雞肉、罐頭等。
毛孩的日常營養,飼主們該如何精準補充呢?
在大多數人過去的記憶裡,貓咪和狗狗吃的保健食品「大多是沒有分開」的,過去寵物保健食品的選擇也不像現在這麼多。
伴隨養寵物的人口越來越多,牠們成為了我們「家人」甚至是「孩子」,對於牠們的「健康護理」和「營養需求」也日益重視。
然而犬貓身體結構如此不同,我們給牠們的愛應要有分別,如何為牠們提供「精準」和「安全」的保健食品已成為許多飼主必須面對的課題。
因此木入森堅持「犬貓營養分類,精準保健補充」,為毛孩有效補充營養!
如果你正在幫毛孩找合適的保健營養,我們幫你整理好囉~歡迎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!
平常如果也想隨時收到毛孩健康小知識或營養提醒,別忘了加入 木入森 LINE 好友,讓照顧毛孩更輕鬆。